• 快速发展的镇江市中医院

    2007年02期 No.74 8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β3GalT7基因的小干扰RNA筛选及其表达载体构建

    朱琍燕;仇灏;岳爱环;马珍妮;吴艳;胡鹤娟;吴士良;

    目的:以β3GalT7(人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7)基因为研究对象,运用RNA干扰技术平台,筛选出该基因的有效小干扰siRNA并构建该基因的RNA干扰表达载体,建立其下调表达模型。方法:通过PCR方法筛选针对β3GalT7基因的有效小干扰siRNA,并合成带有荧光标记的RNA oligo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进而构建该基因的RNA干扰表达载体建立其下调表达模型。结果:成功筛选到β3GalT7基因的有效小干扰siRNA,并进一步成功构建β3GalT7的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结论:成功构建β3GalT7的真核干扰表达载体,继而可以获得β3GalT7表达受抑制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克隆,为研究该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实验模型。

    2007年02期 No.74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3 ]
  • 强力霉素调节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

    张慧;史蓓蕾;俞黎娅;黄莉莉;宗扬勇;彭鑫;申卫红;邵启祥;

    目的:探讨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对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rat 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cells,RBM-DCs)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SD大鼠骨髓细胞,经重组大鼠GM-CSF(recombinated rat GM-CSF,rrGM-CSF)4 ng/ml+重组大鼠IL-4(recombinated rat IL-4,rrIL-4)4 ng/ml+Dox 100 ng/ml,500 ng/ml和1 000ng/ml诱导8天,同时设立rrGM-CSF 4 ng/ml+rrIL-4 4 ng/ml为对照组。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Dox对RBM-DCs形态学变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RBM-DCs表面标志的变化;最后用同种异体混合淋巴反应检测RBM-DCs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结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未发现各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别;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不同剂量的Dox均可下调未成熟RBM-DCs表面CD11c,OX62,MHC-Ⅱ,CD86和CD80分子的表达;经Dox处理的RBM-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下降。结论::Dox可能通过调节RBM-DCs表面分子的表达,来调节RBM-DCs的免疫功能。

    2007年02期 No.74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7 ]
  • 人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ppGalNAc-T2)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仇灏;刘可人;朱琍燕;吴士良;

    目的:构建稳定的转染人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ppGalNAc-T2)基因的RNA i载体。方法:遵循RNA干扰目标序列的选取原则,对ppGalNAc-T2基因mRNA序列设计五条可能的小干扰RNA(siRNA),PCR方法扩增得到siRNA内源表达系统,转染至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运用RT-PCR方法检测筛选得到其中能高效引起ppGal-NAc-T2基因表达沉默的siRNA;化学合成带荧光标记的该段RNA O ligo,转染细胞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进一步鉴定该siRNA对ppGalNAc-T2的抑制作用;构建ppGalNAc-T2的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转染SGC7901细胞并经G418筛选得到稳定的ppGalNAc-T2基因敲减细胞株,RT-PCR方法检测该转染细胞株ppGalNAc-T2表达水平。结果:采用RNA i技术,将高表达ppGalNAc-T2的SGC7901细胞的T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成功构建稳定的ppGalNAc-T2基因敲减细胞株,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ppGalNAc-T2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2007年02期 No.74 102-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1 ]
  • 姜黄素对脂多糖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抑制作用

    杨开艳;顾建兰;施建华;沈勤;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脂多糖激活的小胶质细胞NO的产生及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脂多糖(200 ng/ml)刺激小胶质细胞株BV的同时用不同浓度姜黄素进行干预,应用MTT方法检测细胞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O的含量;Western-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姜黄素在2.5~20μmol/L范围内对细胞活性无影响;脂多糖作用24 h后,NO释放量明显增加,iNOS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使用姜黄素干预后,浓度在10μmol/L时可以显著抑制脂多糖激活的小胶质细胞NO的产生和iNOS蛋白的表达。结论:姜黄素能够有效抑制脂多糖激活的小胶质细胞iNOS蛋白的表达以及NO的产生。

    2007年02期 No.74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2 ]
  • 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家族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小鼠脑中的mRNA表达差异

    胡鹤娟;吴艳;王浩森;秦芳;朱琍燕;吴士良;

    目的:观察小鼠脑中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家族(polypeptide:N-acetylgalactosaminytransferase,pp-GalNAc-T)在五个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mRNA水平上研究ppGalNAc-T家族的表达,以管家基因β-actin为内对照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小鼠脑中T1,T2,T4,T6,T9,T10,T13,T14稳定表达,T3,T5,T7,T11,T12未检测到有表达;T1,T2,T4,T9,T14在各生长阶段表达都较高,T6,T10相对表达较低,而T13的表达变化较显著。结论:在小鼠脑的生长发育过程中ppGalNAc-T家族尤其是T13的表达有显著变化,提示ppGalNAc-T13在小鼠脑发育中有着重要作用。ppGalNAc-T家族在神经系统发育中所起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007年02期 No.74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7 ]
  • 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ADMR表达的影响

    蒋秀琴;缪珩;许旌;耿厚法;沈建昕;

    目的:研究缬纱坦对糖尿病(DM)大鼠肾皮质标本中肾上腺髓质素受体(ADMR)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10只,糖尿病未干预组(D组)8只,糖尿病大鼠缬沙坦干预组(V组)7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DM动物模型,缬沙坦10 mg/(kg.d)灌胃。8周后通过蛋白质印迹方法,以3-磷酸甘油脱氢酶作为内参照,检测肾皮质中ADMR蛋白的表达。结果:(1)缬沙坦干预组较糖尿病未干预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0.01),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缬沙坦干预组大鼠肾皮质中ADMR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糖尿病未干预组(P<0.01)。结论:缬纱坦可上调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ADMR蛋白的表达,ADMR可能参与了缬沙坦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2007年02期 No.74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5 ]
  • 枸杞多糖对大鼠性器官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王纯庠;江国荣;梁国强;吴慧静;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对不同性别、不同月龄大鼠性激素和性器官的影响。方法:23只SD雌性成年大鼠(15月龄)、20只雌性幼年大鼠(1.5月龄)及19只雄性青年大鼠(5.5月龄),按给予枸杞多糖的不同剂量分别分为4组、2组和4组,灌胃给药,两周后测定大鼠性激素水平及性器官脏器系数。结果:LBP对雌性成年大鼠子宫和卵巢有增重趋势,200 mg/kg剂量组效果较好;对雌性幼年大鼠子宫和卵巢有显著增重作用;对雄性大鼠提肛肌具有显著增重作用,100 mg/kg剂量组增重作用更明显。LBP各给药组T,E2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可能属正常波动范围。结论:LBP对大鼠性器官有增重作用,对性激素在正常范围内维持在较低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受体表达和敏感性发挥效应。

    2007年02期 No.74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89 ]
  • VEGF_(165)的载体构建、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

    陈小波;黄锡全;张隆;马艳春;孙健;季青;康向东;

    目的:构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重组VEGF165,并通过细胞和鸡胚尿囊膜试验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本实验室保存的T-VEGF165质粒,经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获得含人VEGF165全序列基因的表达载体pET28a(+)-VEGF165,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获得VEGF165蛋白。通过体外促进HUVEC细胞增殖及鸡胚尿囊膜血管增生实验鉴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VEGF165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了VEGF165蛋白,经过细胞增殖试验及鸡胚尿囊膜血管增生实验,证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地获得了人VEGF重组蛋白,并证实了该蛋白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

    2007年02期 No.74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5 ]
  • 肺纤维化大鼠模型肺组织病理超微结构观察及定量分析

    朱际平;朱海青;

    目的:观察以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方法建立的肺纤维化大鼠模型肺组织的病理演变规律,建立定量评价病变程度的方法。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第7天模型组,第14天模型组,第21天模型组,第28天组,按时取肺组织进行电镜观察,以肺泡间隔面积和肺泡间隔灰度为定量分析指标,行光镜下的图像分析。结果:电镜观察显示肺泡间隔中胶原沉积随时间增多,与低倍镜下形态定量分析对比观察,肺泡间隔面积随时间增大,肺泡间隔灰度随时间减小。从第14天起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倍镜条件下肺泡间隔面积和肺泡间隔灰度基本能反映间隔中胶原沉积的程度,可以作为病变程度的一个主要评价指标。

    2007年02期 No.74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03 ]
  • 有氧运动对衰老大鼠血清中抗氧化酶和过氧化脂质的影响

    桑琛;程珂玲;王迪;杭睿杰;李明学;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衰老大鼠血清中抗氧化酶和过氧化脂质的影响。方法:建立衰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三组运动组,运动组分别给予每天0.5,1,2 h游泳训练,12周后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结果:三组运动组的GSH-px含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各运动组间均有明显差异性,1 h运动组高于其他两组;0.5 h运动组的CAT含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三组运动组的MDA含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SOD,H2O2含量四组间没有明显差异性。结论:长期有氧运动训练可以增强抗氧化酶系统对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减少对机体的氧化损害,以中低强度运动较为适宜。

    2007年02期 No.74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97 ]
  • 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原代培养的胚胎中脑神经细胞缺氧反应的影响

    宗惠花;陆洲;周留正;汤亚文;端礼荣;张志坚;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ractor,NGF)对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缺氧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NGF对缺氧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检测丙二醛((MDA),同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各浓度NGF均对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NGF能明显降低缺氧所增加的MDA含量,且能减轻细胞的形态学损伤。结论:NGF能降低MDA含量,对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缺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2007年02期 No.74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7 ]
  • 金钗石斛及其相似种RAPD优化和DNA多态性分析

    肖鲲;葛晓军;李小琼;张亚玲;唐彦萍;

    目的:以金钗石斛为材料,建立石斛的RAPD优化条件,应用于石斛相似种的DNA多态性分析。方法:分别设置模板DNA,Mg2+,TaqDNA聚合酶,dNTPs,引物的浓度梯度,优化RAPD反应体系。结果:在25μl总反应体系中,以上反应物的用量分别为100 ng,3.0 mmol/L,1.0 U,0.2 mmol/L,0.4μmol/L时所获得的石斛属DNA指纹图谱谱带型清晰、重复性好。其中用S48扩增的DNA指纹图谱具有更大的相似性,适合于石斛真伪鉴别;而S90扩增的片段具有明显的多态性,适合于石斛遗传分化研究。结论:优化后的RAPD方法可作为研究石斛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真伪鉴别的有效方法。

    2007年02期 No.74 134-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52 ]
  • 有氧运动对心理应激衰老大鼠行为和氧自由基的影响

    高炳俊;胡治国;惠达;曹瑛瑛;王迪;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心理应激衰老大鼠行为和外周血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组、心理应激组、运动+心理应激组,实验后测定大鼠的开场行为和外周血自由基的变化情况。结果::①开场行为:在穿越格数上运动组、心理应激组、运动+心理应激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的增加(P<0.05),在站立次数上心理应激组、运动+心理应激组与对照组及运动组相比较有显著减少(P<0.01)。②血清中SOD活性、H2O2含量: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性;MDA含量:运动组、运动+心理应激组与对照组及心理应激组相比较有明显的减少(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运动组的CAT活性明显高于心理应激组(P<0.05);GSH-px活性:与对照组相比较,运动组、运动+心理应激组的活性明显增加(P<0.05),心理应激组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不适宜的心理应激可对动物的自发行为和探究行为产生影响,并可诱发机体内自由基量的增加而导致机体损伤,而通过有氧运动可减轻心理应激对机体产生的影响。

    2007年02期 No.74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7 ]
  • 升主动脉弹性与早发冠心病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殷泉忠;高春恒;郑若龙;张华;王东升;马根山;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弹性与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临床拟诊为早发冠心病的63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术,造影阳性患者为早发冠心病组,阴性患者为对照组,并进行冠状动脉狭窄评分(CAS),两组患者在行CAG前后1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用M-型内径法测量主动脉瓣上3 cm处升主动脉相同处收缩期与舒张期内径(D s,Dd),用公式计算出升主动脉僵硬度和膨胀性。结果:(1)早发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升主动脉僵硬度(2.93±0.34 vs 2.45±0.58,P<0.05)与膨胀性[(2.32±0.48)10-6cm2/dyn(1dyn=10-5N)vs(2.76±0.52)10-6cm2/dyn,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2)经偏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升主动脉僵硬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且独立于其他早发冠心病易患因素。结论:升主动脉弹性与早发冠心病程度密切相关,是早发冠心病重要的预测因子。

    2007年02期 No.74 142-14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5 ]
  • 伤寒沙门菌phoP基因缺陷变异株的制备

    茅凌翔;朱超望;许化溪;黄新祥;

    目的:为深入研究伤寒沙门菌调节因子phoP的功能,制备伤寒沙门菌phoP基因缺陷变异株。方法:根据伤寒沙门菌phoP基因序列,设计PCR特异性引物,并在5′末端加接酶BglII位点,PCR扩增phoP基因上、下游片段后,用BglII消化,再定向连接成phoP基因的缺损性同源性核苷酸片段。将此片段胶回收后并导入自杀质粒pG-MB151的BamHI位点,将阳性质粒用电转化导入伤寒沙门菌野生株,进行同源重组。用PCR观察重组现象,将完全重组的菌株作为phoP基因的缺陷变异株,并通过相应的核苷酸序列分析加以确定。结果:PCR及序列分析证实,缺陷变异株的phoP基因缺失297个碱基。结论:成功构建伤寒沙门菌phoP基因缺陷变异株,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伤寒沙门菌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2007年02期 No.74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65 ]
  • 对难切除胆囊用胆囊去黏膜化治疗67例报告

    阮成荣;经继生;刘晓荣;贺永军;孙利中;

    2007年02期 No.74 150-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5 ]
  • 低压复苏治疗未控制性出血性休克的作用

    崔恒熙;曹苇;

    目的:通过检测血内皮素和乳酸的动态变化,探讨低压复苏治疗未控制性出血性休克的作用。方法:建立未控制性出血性休克模型,分为低压复苏组和传统复苏组;假休克组作对照组。于休克初期、休克末期、充分复苏结束后和观察期末测定血乳酸和内皮素浓度。结果:(1)低压复苏组和传统复苏组乳酸和内皮素水平较假休克组各时间点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末达到最高水平。(2)休克初期传统复苏组和低压复苏组乳酸和内皮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段传统复苏组比低压复苏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压复苏组乳酸和内皮素复苏后下降趋势更明显。结论:低压复苏比传统复苏有更低血乳酸和内皮素水平,而且复苏后下降趋势更明显。提示低压复苏的方法能改善微循环和减轻酸中毒,复苏的效果和预后更好。

    2007年02期 No.74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50 ]
  • 食管癌中高表达的钙结合蛋白1基因的序列分析及意义

    闻燕;王文兵;高广;许文荣;朱伟;李峰;

    目的:筛选食管癌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为进一步了解食管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荧光差异显示技术(DD-PCR)获得差异片段,对这些片段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通过在GenBank中同源性检索,查找差异片段相对应的同源基因。利用定量PCR检测验证该基因表达的差异性,并对该基因的结构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通过DD-PCR得到差异片段中的一个片段对应于人类钙结合蛋白1基因(Cabin1)。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果表明钙结合蛋白1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在食管癌细胞株TE1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被测试的5种肿瘤细胞株。生物软件分析表明:该基因的读码框长6 663bp,编码2 220个氨基酸,至少有4种剪切方式。结论:Cabin1在食管癌组织及食管癌细胞中异常表达,可能在食管癌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007年02期 No.74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7 ]
  •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影响因素探讨

    丁澍;严金川;马根山;冯毅;沈成兴;陈忠;

    目的:探讨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0年4月至2006年6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行PCI治疗的CTO患者48例,CTO病变共51处,记录患者临床特征、靶病变特点和靶病变PCI操作结果,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PCI成功的预测因素。结果:48例患者中33例36处成功,15例15处失败,病例成功率68.8%,靶病变成功率70.6%。2000年4月至2003年5月10例患者10处病变4例4处成功,病例及病变成功率均为40.0%;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38例患者41处病变中29例32处成功,成功率分别为76.3%,78.0%。2003年6月之后病变成功率较之前明显提高(P<0.05)。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介入操作成功的预测因素为桥侧支缺如(P=0.001)、病变闭塞持续时间≤3个月(P=0.005)、功能性闭塞(P=0.005)、病变近端呈鼠尾状(P=0.026)。结论:CTO介入治疗操作成功率除与术者经验和新型介入器材应用有关外,与病变特点密切相关,而与临床特点关系较小。在病变特点中,桥侧支缺如、病变闭塞持续时间≤3个月、功能性闭塞、病变近端呈鼠尾状是CTO行PCI操作成功的预测因素。

    2007年02期 No.74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0 ]
  • 依达拉奉对单一瓣膜置换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

    朱静峰;陈锁成;刘建;陈智豫;李亚雄;钱金娣;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MCI-186)对行单一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3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MCI-186组17例,对照组15例。依达拉奉组接受MCI-186 0.5 mg/kg在主动脉开放前10 min一次性加入体外循环机静脉储血罐中,对照组不接受MCI-186。分别于术前、主动脉开放后8,16,72 h测量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reatine kinase Mbmass,CK-MB)、肌红蛋白(myoglobin,Myo)、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于术前、主动脉开放后4,8,16,24 h测量血浆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水平。记录复跳和术后48 h正性肌力药物应用情况。结果:①CK-MB,cTnI在主动脉开放后8 h,Myo在主动脉开放后16 h最高;组间比较CK-MB,Myo,cTnI在主动脉开放后8 h,16 h依达拉奉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②MDA在主动脉开放后各时点均升高,依达拉奉组在开放后各时点均低于对照组(P<0.01)。③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依达拉奉组高于对照组。术后48 h多巴胺平均最大剂量依达拉奉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再灌注前,及时给予依达拉奉可减少MDA的产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2007年02期 No.74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2 ]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意义

    严利文;李晶;吴玲;张梅棣;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及在鉴别类风湿关节炎和其他结缔组织疾病(非RA组)中的意义。方法:对80例RA患者与45例其他结缔组织疾病患者(弥漫性结缔组织病32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8例、痛风3例、骨性关节炎2例)检测抗CCP抗体(ELISA法),类风湿因子IgM-RF(散射比浊法)。结果:IgM-RF诊断RA的敏感性较抗CCP抗体高(RA 71.3%,抗CCP抗体55%),但抗CCP抗体有更高的诊断特异性(抗CCP抗体91.1%,RF 62.2%)。抗CCP抗体和IgM-RF联合检测特异性(93.3%)高于单独检测IgM-RF(P<0.01)。结论:抗CCP抗体是RA良好的血清学诊断指标,与IgM-RF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RA与其他结缔组织疾病的鉴别。

    2007年02期 No.74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8 ]
  • porD和oorD基因突变与幽门螺杆菌对呋喃唑酮耐药的关系

    喻海忠;苏兆亮;陈建国;张驰宇;许化溪;

    目的:调查镇江地区幽门螺杆菌对呋喃唑酮耐药情况,初步探索幽门螺杆菌对呋喃唑酮的耐药机制。方法:临床分离幽门螺杆菌菌株通过E-test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其耐药率,对药敏试验阳性菌株扩增其porD和oorD两基因并测序、比对。结果:镇江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呋喃唑酮耐药率为8.7%,且以低水平耐药为主;扩增产物测序、比对后发现porD基因有三个位点突变(C357T,A356G,G353A),以C357T为常见;oorD突变位点为A041G,A122G和C349A(G)。结论:porD和oorD基因的突变可能与幽门螺杆菌对呋喃唑酮产生低水平耐药相关。

    2007年02期 No.74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2 ]
  • NF-κB参与GSK-3β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调节

    罗红林;赵向东;

    目的:研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参与结直肠癌细胞凋亡调节的可能机制。方法:以化疗药物5-FU诱导结直肠癌细胞colo320凋亡,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细胞总GSK-3β,同时分离细胞核与细胞质蛋白,分析应用GSK-3β抑制剂氯化锂前后细胞核/质GSK-3β和转录因子NF-κB水平。结果:对照组细胞GSK-3β和NF-κB主要位于胞质中,凋亡组细胞总的GSK-3β水平没有明显改变,但发生了细胞质到细胞核的迁移,其选择性活性抑制剂LiCl可抑制5-FU诱导的细胞凋亡,而GSK-3β活性受抑后,细胞核中NF-κB(P65)水平升高。结论:GSK-3β以细胞质/核迁移方式参与并促进了5-FU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凋亡,转录因子NF-κB可能参与了GSK-3β对凋亡的调节。

    2007年02期 No.74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0 ]
  • 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动态观察

    朱月蓉;邱红;刘军权;陈复兴;

    目的:动态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因子活化的杀伤(CIK)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方法:抽取10例健康人及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常规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加IFN-γ,IL-2及抗人CD3单克隆抗体后培养,诱导CIK细胞形成。于培养后3,6,12,24,30 d,取培养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3,CD4,CD8,CD3+CD56及CD95+CD28分子的表达水平、增殖及杀伤活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IK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培养不同时间乙肝患者CIK细胞的增殖倍数、杀伤活性和上述表面标志的表达水平,均较培养前明显增高,于培养后12 d达高峰。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IK细胞的增殖倍数、杀伤活性均低于正常人,但明显高于培养前;这可能是导致HBV感染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

    2007年02期 No.74 175-17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7 ]
  • 高尿酸血症在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

    孙宇焱;

    2007年02期 No.74 178-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5 ]
  • 心肌干细胞移植中MRI的应用价值

    彭卫斌;刘蓉;王虹;

    2007年02期 No.74 180-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CT表现(附8例报告)

    刘蓉;彭卫斌;王虹;严金岗;殷瑞根;赵亮;

    2007年02期 No.74 183-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