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

  • 新型寡核苷酸对乳腺癌细胞葡萄糖神经酰胺合酶与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殷冬梅;贾辛;朱蕙霞;沈勤;

    目的:观察新型反义寡核苷酸MBO-asGCS对乳腺癌细胞中葡萄糖神经酰胺合酶(GCS)与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实时PCR检测MBO-asGCS处理的耐药型乳腺癌细胞MCF-7-AdrR,蛋白质印迹分析MCF-7-AdrR及其转化细胞中GCS与P-gp的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MBO-asGCS处理的MCF-7-AdrR中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耐药株和GCS过表达的MCF-7-AdrR/GCS中GCS和P-糖蛋白表达特征性上升,而在asGCS转化细胞MCF-7-AdrR/asGCS中GCS和P-糖蛋白表达明显下降;MBO-asGCS处理的MCF-7-AdrR中GCS基因表达下调63.6%,凋亡细胞显著增加(P<0.01)。结论:乳腺癌细胞的耐药机制中可能存在GCS和P-糖蛋白的某种关联,升高的GCS可促进神经酰胺的代谢并增强P-糖蛋白的表达,产生耐药现象,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GCS表达,下调P-糖蛋白并促进凋亡。

    2010年06期 v.20;No.96 461-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9 ]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皮调节素表达的影响

    吴彩云;桑建荣;任峰;吴燕;李璟妍;陈永昌;

    目的:研究表皮调节素(epiregulin)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促进大鼠血管平滑肌CS-54细胞株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针对大鼠表皮调节素基因的mRNA序列合成siRNA,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转染CS-54细胞;用蛋白质印迹检测PDGF-BB及siRNA转染对CS-54细胞表皮调节素蛋白表达的影响;用MTT法分析干扰表皮调节素表达对PDGF促进CS-54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结果:PDGF-BB促进细胞增殖,效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在50 ng/ml PDGF-BB作用24 h时其效果最为明显;PDGF-BB可以刺激CS-54细胞表皮调节素蛋白的表达;表皮调节素siRNA转染细胞,可使表皮调节素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并明显阻断PDGF-BB对CS-54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PDGF-BB刺激CS-54细胞增殖的作用是通过诱导CS-54细胞表达表皮调节素蛋白实现的。

    2010年06期 v.20;No.96 465-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2 ]
  • 胶质瘤C6肿瘤干细胞蛋白质组学初步分析

    王存祖;王宁;欧阳琦;黄钱焕;赵鹏;尤永平;傅震;杨伟现;仇有成;许慧中;

    目的:运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对C6脑肿瘤干细胞(BTSC)和非BTSC细胞进行配对研究,建立差异性蛋白文库,为探讨胶质瘤病因提供初步线索。方法:在C6细胞中,参照神经干细胞(NSC)培养条件进行培养。出现典型的神经球后,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标记,包括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等,以及诱导分化等方法,鉴定神经球细胞是否为BTSC。收集神经球和非神经球细胞,进行配对,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PAGE)检测细胞总体蛋白,分析差异性蛋白点。结果:C6细胞在NSC培养条件下,出现比较典型的神经球。神经球细胞nestin阳性,NSE和GFAP阴性。经诱导发生分化,分化后细胞形态与C6相似,能够表达NSE和GFAP等多种表型细胞标记,证实这种神经球细胞为肿瘤干细胞。在2D-PAGE结果中,C6肿瘤干细胞和非干细胞配对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蛋白点共有84个,大于2倍差异蛋白点有50个,大于3倍的有17个,大于4倍的有6个,最大差异倍数为11.607 2。在BTSC中,有55个差异蛋白表达增多(上调),29个蛋白表达下降(下调)。结论:胶质瘤C6细胞系中存在肿瘤干细胞,在蛋白质组学方面与非BTSC细胞有明显差异。

    2010年06期 v.20;No.96 469-472+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1 ]
  • 转录因子RORγt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翟文琴;邹晨;吉均祥;徐新鸣;陈建国;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并观察其与临床病理组织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9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RORγt表达水平为(1.26±0.4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35±0.14),且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相关,即RORγtmRNA表达水平越高,分化越低。结论:胃癌患者肿瘤微环境存在RORγt的高表达,表明RORγt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免疫病理进程。

    2010年06期 v.20;No.96 473-475+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6 ]
  • 高效小鼠CD40siRNA基因片段的筛选及对淋巴细胞CD40基因表达的影响

    严金川;杨萍;龚杰;王标;徐良洁;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筛选高效小鼠CD40siRNA基因序列片段。方法:体外化学合成小鼠CD40基因为靶标的siRNA3对(siCD40-1、siCD40-2、siCD40-3),通过脂质体瞬时转染小鼠脾淋巴细胞(实验组),并分别以转染无关siRNA片段及未转染细胞作为对照(对照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24 h细胞表面CD40抗原、CD40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检测转染48 h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D40抗原表达、CD40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3对实验组siRNA能明显抑制CD40基因表达,抑制率分别为69%、78%和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RNA可抑制小鼠淋巴细胞表达CD40,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其中siRNA-2为最高效干扰片段。

    2010年06期 v.20;No.96 476-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9 ]
  • 胃癌细胞株SGC-7901诱导凋亡过程中细胞外RNA测定

    袁方;任峰;高润娣;陈永昌;

    目的:研究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外RNA稳定性,探讨细胞外RNA来源。方法:将胃癌细胞株SGC-7901分为正常培养组、过氧化氢(H2O2)诱导坏死组和地塞米松(DEX)诱导凋亡组,巢式PCR测定各组不同时间点细胞上清液中RNA含量;应用RNA酶等处理上述细胞上清液,观察每组释放到细胞外RNA的稳定性。结果:正常培养组细胞外RNA在30 m in即可被检测到,随后逐渐增加,8 h后维持稳定;诱导坏死组和凋亡组在4 h之后细胞外RNA的量均有明显的增加,12 h后在高水平维持稳定。细胞凋亡组细胞外RNA有很强的稳定性,正常培养组和坏死组细胞外RNA则容易降解。结论:凋亡细胞释放的RNA有着特殊的稳定性,可能是被检测到的血液中RNA的主要来源。

    2010年06期 v.20;No.96 481-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建立猪心肌梗死模型

    童继春;翟光地;黄晓燕;吴奇勇;刘平;程羽青;张科;朱征;张明;袁卫东;毛小亮;陈栋;王勇;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方法,为心肌梗死的中长期研究及完成一些疑难的、需要反复进胸的心肌梗死实验提供良好的平台。方法:取8~11个月龄健康家猪,体质量30 kg左右,氯胺酮、吗啡麻醉,气管插管,呼吸气囊辅助呼吸给氧。取右侧斜卧位,胸骨左缘第3肋间切口长约3.0 cm,于上一肋间腋前线处取一约1.5 cm切口置光源。进胸后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显露钝缘支,5-0 prolene无创缝扎,术毕鼓肺排气拔除胸引管,同时关胸。主要观察指标: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心电图,同时标本进行HE染色。结果:该方法可以完成急性、亚急性、慢性心肌梗死模型建立,结果可靠,重复性好,模型猪能长期存活,生存率高,术后易于长期饲养。结论: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能更好地完成猪心肌梗死模型。

    2010年06期 v.20;No.96 485-487+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6 ]
  • 克氏螯虾壳聚糖对实验性大鼠脂肪肝的影响

    金跃;李靖;郑铁生;王亚娜;

    目的:研究克氏螯虾壳聚糖预防脂肪肝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实验性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用克氏螯虾壳聚糖进行干预后,对各组大鼠肝脏进行病理观察,计算肝脏系数和肝组织中胆固醇含量,测定血清生化指标血脂的含量和肝酶谱的活性。结果:克氏螯壳聚糖能减轻肝细胞脂变的程度,肝重、肝脏系数、肝组织胆固醇含量均降低,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酶的活性,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论:克氏螯壳聚糖具有较好地预防脂肪肝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有关。

    2010年06期 v.20;No.96 48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9 ]
  • Smad7基因转染人胰腺癌细胞后uPA及PAI-1表达的变化

    恽栋;顾斌;李慧;于鸿;

    目的:通过对人胰腺癌细胞BxPC3转染Smad7基因,观察转染阳性细胞克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表达的改变,进一步阐明Smad7在胰腺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经脂质体介导将含有Smad7重组表达质粒转染BxPC3细胞,用G418筛选及RT-PCR、蛋白质印迹法鉴定;又分别采用RT-PCR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阳性细胞克隆uPA及PAI-1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高表达Smad7的阳性BxPC3克隆(F-16、F-21),并证实其uPA、PAI-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结论:Smad7可能通过增强胰腺癌组织内uPA及PAI-1的生成而起到促进胰腺癌进展的作用。

    2010年06期 v.20;No.96 492-495+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1 ]

检验医学

  • 尿流式有形成分和内毒素检测在泌尿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谢媛;许丙根;褚庆华;杨建伟;李智;

    目的:评价中段尿内毒素检测和尿液流式有形成分分析在泌尿道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558例中段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将革兰阴性杆菌培养阳性标本同时行内毒素和尿流式有形成分测定。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ve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两种方法在泌尿道感染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尿培养阳性标本211例,阳性率为37.8%,133例革兰阴性菌阳性尿液中的内毒素和尿有形成分(白细胞数、细菌数、上皮细胞数和红细胞数)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85.1%,85.1%,63.8%,46.8%,63.8%;特异度分别为95.7%,62.8%,94.7%,76.6%,58.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3,0.846,0.840,0.643,0.613。结论:中段尿内毒素检测及尿液细菌数、白细胞数分析是诊断泌尿道感染较为理想的检测项目。

    2010年06期 v.20;No.96 496-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0 ]

临床医学

  •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系统评价

    顾绍庆;郑意;陈慧娟;李继安;叶亮英;

    目的:评价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疗效。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Medline、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及重庆维普信息数据库,同时辅以手工检索会议资料和学位论文。收集GCV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包括6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GCV治疗组能够降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缩短TBIL、ALT复常时间;巨细胞病毒抗体(CMV-IgM)及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CMV-DNA)转阴率优于对照组;GCV治疗组较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胃肠道反应、皮疹和肝功能异常,一般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对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GCV在改善肝功能,感染指标转阴方面优于对照组,安全性可能较高。

    2010年06期 v.20;No.96 500-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9 ]
  • 雷米芬太尼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卞清明;顾连兵;黄凤伦;

    目的:观察神经外科手术中雷米芬太尼复合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及其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雷米芬太尼复合硝酸甘油)和对照组(硝酸甘油组),每组15例。分别采用雷米芬太尼复合硝酸甘油、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两组均将平均动脉压(MAP)降至60~70 mmHg并维持。观察两组患者控制性降压前和降压后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的变化,检测麻醉诱导前(T0)、控制性降压前即刻(T1)、维持降压15 min(T2)和停降压15 min(T3)的血糖值、血浆皮质醇浓度、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浓度。结果:与T0和T1比较,T2、T3时间点两组MAP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CO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控制性降压期间HR较降压前明显增快(P<0.01),而观察组HR则无明显改变,观察组降压期间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T0比较,T1、T2、T3时间点对照组血糖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观察组各时间点血糖则无明显改变;与T0和T1时间点相比较,T2时间点对照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T2时间点观察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雷米芬太尼复合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能有效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

    2010年06期 v.20;No.96 507-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7 ]
  • 延长的每日血液透析对万古霉素的清除作用

    何建强;朱文芳;罗燕萍;司博林;巢军;王晓明;

    目的:探讨延长的每日透析(extended daily dialysis,EDD)对患者外周血中万古霉素的清除作用。方法:选择在ICU住院的8例少尿急性肾衰竭并且接受EDD和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EDD治疗时间为8 h,血流量180 ml/min,透析液流量150 ml/min。EDD治疗开始后采集0,2,4,8 h的血样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变化情况。结果:8 h的EDD治疗,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平均下降37.0%。最初的4 h EDD清除万古霉素速度(29.0±7.2)%比后4h(11.8±5.2)%快(P<0.05)。结论:EDD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抗感染治疗不足的情况,当EDD治疗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在20~30μg/ml时,透析结束后应该给予万古霉素补充剂量。同时,治疗性药物浓度监测仍然是目前万古霉素给药方案及调整的主要方法。

    2010年06期 v.20;No.96 511-513+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5 ]
  • 新版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功能的测定

    费正东;孙满红;

    目的:探讨新版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技术在定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实时跟踪描记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及健康志愿者45例颈总动脉(CCA)的运动轨迹,测量其内-中膜厚度(IMT),僵硬度(β)、弹性系数(Eρ)、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对2型糖尿病组上述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较正常对照组Eρ,β,IMT及PWVβ增高,AC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PWVβ与Eρ、β和IMT呈正相关,与AC呈负相关,AI与Eρ,β,IMT和AC无明显相关。结论:新版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客观反映了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的改变,以Eρ、β、IMT、PWVβ、AC及IMT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硬化参数评价的准确性较高,是无创诊断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2010年06期 v.20;No.96 514-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7 ]
  • 胞质型磷脂酶A_2和环氧化酶-2在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和意义

    宋砚斌;张双越;蒋锋;陈宁;

    目的:通过观察胞质型磷脂酶A2(cPLA2)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和口腔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情况,研究cPLA2和COX-2在口腔不典型增生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了9例正常口腔黏膜、36例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标本,制作石蜡标本并行cPLA2和COX-2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PLA2和COX-2在口腔不典型增生的表达明显高于在口腔正常黏膜中的表达(P<0.01);cPLA2和COX-2在轻度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在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P均<0.01);cPLA2和COX-2的表达呈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cPLA2和COX-2在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发生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提示cPLA2可以作为口腔不典型增生化学治疗的新的分子靶标。

    2010年06期 v.20;No.96 517-519+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64-MDCTA在自发性颅内出血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吴健;叶向阳;许晓杰;丁银新;戴晓鹏;

    目的:探讨64-MDCTA在自发性颅内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33例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的64-MDCTA影像学资料,结合DSA和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颅内动脉瘤24例(30枚),颅内动静脉畸形2例,烟雾病1例,手术及DSA证实动脉瘤诊断13例。与手术和DSA结果相比较,CTA动脉瘤误诊2枚,无一例漏诊,64-MDCTA检查阳性率82%(27例),检出颅内动脉瘤数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7%、60%。结论:64-MDCTA对自发性颅内出血的病因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一定的特异性,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指导治疗方面有重要的筛检和参考价值。

    2010年06期 v.20;No.96 520-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 正常妊娠胎盘绒毛血管树二维和三维超声成像比较

    吕小利;薛玉;许建萍;沈楚;薛佩芳;张歆;

    目的:比较二维和三维彩色能量超声成像对正常妊娠胎盘内绒毛血管树各分支的显示率;评价三维能量成像显示胎盘内远端绒毛血管树分支的功能。方法:采用VOLUSON730 expert三维超声成像系统,用二维和三维成像技术分别显示28例正常单胎妊娠(28~36周)胎儿胎盘内绒毛血管树分支,记录并比较二者所能显示的最远分支。结果:在追踪脐动脉进入以及胎盘绒毛血管树初级分支方面,三维彩色能量成像和二维彩色能量成像无明显差别;三维彩色能量成像对次级绒毛干血管和三级绒毛干血管的显示率优于二维彩色能量成像;结论:三维成像技术可以显示胎盘内绒毛血管树的结构,而且三维彩色能量成像明显优于二维彩色能量成像,提示三维彩色能量成像技术可以作为妊娠中观察胎盘血管树发育的工具。

    2010年06期 v.20;No.96 524-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1 ]
  • 胰腺癌组织中Smad7、uPA及PAI-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姜琳;孙灿林;李慧;于鸿;

    目的:研究Smad7、uPA及PAI-1在胰腺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以阐明Smad7对胰腺癌侵袭和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胰腺癌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mad7、uPA及PAI-1蛋白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88例胰腺癌组织标本中Smad7、uPA和PAI-1阳性率分别为72.7%,76.1%和71.6%,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1)。Smad7、uPA和PAI-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位置及大小、组织病理学分级均无关(P>0.05),而与胰腺癌的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Smad7、uPA和PAI-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Smad7、uPA及PAI-1在胰腺癌中共同高表达,Smad7可能通过增强胰腺癌组织内uPA及PAI-1的生成而起到促进胰腺癌进展的作用。

    2010年06期 v.20;No.96 527-530+534+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57 ]
  •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效果比较

    贡小强;张亚俊;黄永辉;

    目的:观察减压后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加椎间植骨融合术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31例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14例减压后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A组),17例减压后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B组)。手术前以及末次随访时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腿痛疗效标准(29分法)进行评价,计算改善率和优良率,并随访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中出血A组平均150 ml,B组平均280 m1;手术时间A组平均100 min,B组平均170 min。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JO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4~37个月(平均21个月),末次随访时同组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JOA评分改善率、优良率以及植骨融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减压后采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加椎间植骨融合术都能有效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与后者比较,前者手术方法简单,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可供选择的较好方法。

    2010年06期 v.20;No.96 531-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07 ]

经验技术交流

综述

个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