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

  • 电离辐射促进食管鳞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迁移

    苏玉婷;欧阳艺波;周月鹏;李蔚;刘申吒;韩国虎;毛朝明;陈德玉;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对人食管鳞癌TE-1细胞株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和潜在机制。方法:用不同强度的电离辐射(0,2,4,8 Gy)处理TE-1细胞,定量PCR检测Snail 1、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nail 1、Slug、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量,免疫荧光观察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合Notch通路抑制剂DAPT,经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电离辐射(4 Gy)后TE-1细胞中Notch 1/NICD/Hes 1通路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电离辐射处理后TE-1细胞EMT相关转录因子Snail 1、Slug、AP-1明显上调,E-钙黏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波形蛋白、MMP-9的表达显著增多,且4Gy处理水平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1);电离辐射上调了TE-1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电离辐射通过上调Notch 1/NICD/Hes 1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促使EMT相关蛋白的上调(P<0.01)。结论:电离辐射通过人食管鳞癌TE-1细胞中Notch信号通路诱导EMT及迁移。

    2015年02期 v.25;No.122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2 ]
  • 多西环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王军;尹蕾;蒋砚秋;禚娅;刘霞;王荟;张苗苗;杜凤移;夏圣;邵启祥;

    目的:采用人工偶联方法构建多西环素完全抗原,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分别采用直接偶联法、甲醛一步法、重氮法+混合酸酐法和重氮法+碳二亚胺法等4种方法将多西环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ull serum albumin,BSA)或鸡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分别偶联,构建人工完全抗原。选择最好偶联效果制备的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直接ELISA法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竞争抑制ELISA法分析其灵敏性及特异性。结果:重氮法+碳二亚胺法偶联的多西环素人工完全抗原效果最好,其与BSA的偶联比为8.37∶1,与OVA的偶联比为4.92∶1。采用该方法偶联的抗原免疫小鼠获得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在1∶8 000以上;该抗体对多西环素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98.89~120.32μg/L,与其他四环素类药物的交叉反应性较低。结论:重氮法+碳二亚胺法的偶联效率最高,获得的多西环素多克隆抗体效价较高,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较理想。

    2015年02期 v.25;No.122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5 ]
  • RAD18基因敲除增强肺腺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苏晋豫;李坚;陈永昌;伍敏;

    目的:研究敲除E3泛素连接酶RAD18基因后,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和顺铂耐药A549(A549/DDP)细胞株FA/BRCA途径DNA修复功能的变化及其对顺铂敏感性的改变。方法:合成针对RAD18基因的siRNA(RAD18-siRNA),通过脂质体将其分别转染人A549和A549/DDP细胞株。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经顺铂处理的两种细胞株转染siRNA前后RAD18蛋白表达及FANCD2单泛素化水平;CCK-8法测定经顺铂处理的两种细胞株转染siRNA前后细胞增殖率的变化;免疫荧光测定胞核内FANCD2核聚小体的形成;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测定转染前后细胞凋亡率。结果:与转染RAD18-siRNA前相比,转染后经顺铂处理的A549和A549/DDP细胞株RAD18表达均明显降低;FANCD2蛋白单泛素化水平下调和核聚小体形成减少;同时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则明显增加。结论:应用RNA干扰技术敲除RAD18基因可通过抑制A549和A549/DDP细胞株FA/BRCA途径的DNA损伤修复功能,增加这两种细胞株对顺铂的敏感性。

    2015年02期 v.25;No.122 103-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2 ]
  • 雷马曲班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的影响

    朱小东;孔程;孔维信;陆志峰;邹锋;

    目的:观察雷马曲班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uromycin aminonucleoside,PAN)诱导的小鼠足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条件永生性小鼠足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用RPMI-1640培养液培养,模型组用100 mg/m L PAN诱导足细胞损伤,实验组先用100μg/m L雷马曲班干预1 h,再加入100 mg/m L PAN作用足细胞,雷马曲班组用100μg/m L雷马曲班单独作用足细胞;分别在24、48 h时收集各组细胞,应用FITC-Annexin V/PI双染色法荧光显微镜观察足细胞的凋亡并定量分析,透射电镜观察足细胞损伤、凋亡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Annexin V/PI染色荧光定量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实验组24、48 h的足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均<0.05),雷马曲班组足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24 h足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48 h足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实验组24、48h足细胞损伤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凋亡形态的细胞减少。结论:雷马曲班能够降低PAN诱导的足细胞凋亡,减轻足细胞超微结构损伤。

    2015年02期 v.25;No.122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4 ]
  • 大鼠初级感觉神经元内PKA/CREB通路在骨癌痛中的作用

    王枫;李萌;魏金荣;陆向荣;周友浪;徐卫袁;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A拮抗剂H-89对骨癌痛大鼠疼痛行为和背根神经节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 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1检测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CREB磷酸化水平:将3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骨癌痛组(n=16),分组后在大鼠右侧胫骨髓腔内分别注射PBS或乳腺癌Walker 256细胞,肿瘤细胞接种后1,3,7,10,14 d检测大鼠机械痛阈,第14天提取骨癌痛组大鼠第2至第5腰椎右侧的背根神经节,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CREB(p-CREB)的表达量。2检测H-89对大鼠疼痛行为及CREB磷酸化的影响:将32只骨癌大鼠随机均分为DMSO组和H-89组。在肿瘤细胞接种后的第9天至第14天每天鞘内注射DMSO或H-89。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15,30,45和60 min进行疼痛行为测试。在第14天最后一次鞘内给药1 h后,快速提取大鼠右侧背根神经节,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CREB的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骨癌痛组大鼠机械痛阈明显降低,背根神经节中CREB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鞘内注射DMSO或H-89后,H-89组大鼠机械痛阈较DMSO组明显升高。同时H-89组CREB磷酸化水平较DMSO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蛋白激酶A通过CREB磷酸化加剧大鼠骨癌痛。

    2015年02期 v.25;No.122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6 ]
  •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对人肺腺癌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苏春香;刘沙;金惠;王穆彬;刘洋;张金;严玉兰;

    目的:研究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n AChR)激动剂和拮抗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A549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激动剂组和拮抗剂组,分别加入PBS、激动剂(10-3,10-4,10-5mol/L)、拮抗剂(10-3,10-4,10-5mol/L)作用细胞24,48,72 h;MTT筛选出n AChR激动剂和拮抗剂作用细胞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点;RT-PCR法检测α7n AChR基因的表达,Tunel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检测Caspase-9,Bax和Bcl-2表达。结果:A549细胞株稳定表达α7 n AChR,与对照组相比,拮抗剂组α7n AChR基因表达明显减少,激动剂组增强;与对照组相比,拮抗剂各浓度组48 h细胞的增殖明显抑制(P<0.01),且10-3mol/L细胞增殖抑制明显强于10-5mol/L(P<0.05);10-3mol/L激动剂作用A549细胞48 h后细胞增殖明显增强(P<0.01)。Tunel检测结果显示,拮抗剂组细胞凋亡明显多于激动剂组和对照组(P<0.01),而激动剂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拮抗剂组α7n AChR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Caspase-9,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降低;激动剂组反之。结论:α7n AChR激动剂和拮抗剂分别与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密切相关,其中细胞凋亡可能与拮抗剂激活机体的Bax/Bcl-2和Caspase家族有关。

    2015年02期 v.25;No.122 119-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8 ]
  • 人PD-L1基因转染细胞株的构建及其对活化的Jurka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宋莉;葛彦;曹莎莎;徐永芳;潘建忠;谢炜;居颂文;居颂光;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人PD-L1分子的基因转染细胞株,观察其对活化的Jurka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编码人PD-L1分子的全长c DNA重组入反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 EGZ-Term-R,将重组载体p EGZ-Term-R/PD-L1和辅助病毒载体用脂质体法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具有感染能力的完整病毒;收集含有完整重组反转录病毒的293T细胞培养上清,感染L929细胞,筛选并获得G418抗性的基因转染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表达PDL1的基因转染细胞,命名为L929/PD-L1。采用PHA活化T细胞系来源的细胞株Jurkat,并将其与丝裂霉素预处理的L929/PD-L1细胞共培养,用细胞计数法观察L929/PD-L1细胞株对活化的Jurka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检测其凋亡情况。结果:成功获得了稳定表达人PD-L1基因的转染细胞株L929/PD-L1。PHA可诱导Jurkat细胞活化并表达PD-1分子;L929/PD-L1与PHA刺激后的Jurkat细胞共培养,可抑制Jurkat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结论: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人PD-L1的细胞株,PD-L1分子抑制活化的Jurkat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2015年02期 v.25;No.122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7 ]
  • Toll样受体4表达与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关系

    钱臣;卞晓星;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表达与人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关系,明确TLR4介导的信号通路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骨关节炎晚期行膝关节置换的关节软骨,剪碎后,采用酶消化法消化细胞,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第3代细胞随机分为ZVF组、喜树碱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培养4周后,TUNEL法测定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然后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测定软骨细胞的TLR4蛋白表达。将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TLR4抑制剂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和Caspase-3试剂盒测定两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用凋亡抑制剂ZVF和凋亡诱导剂喜树碱刺激体外培养的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培养4周后,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喜树碱组TLR4蛋白表达最多,阴性对照组其次,ZVF组较阴性对照组的TLR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喜树碱组TLR4染色阳性细胞基本充满视野,荧光强度强;而阴性对照组可见一定数量染色阳性细胞,荧光强度一般;ZVF组只可见少量染色阳性细胞,荧光强度弱。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TLR4抑制剂组软骨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aspase-3活化度检测结果同流式细胞术结果一致。结论:凋亡软骨细胞较正常软骨细胞的TLR4表达增加,而阻滞TLR4信号传导通路能有效抑制软骨细胞的凋亡。TLR4信号通路参与了软骨细胞的凋亡,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及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2015年02期 v.25;No.122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9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98 ]
  • 积雪草酸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及自噬水平的影响

    耿骥;郭文洁;刘佳;谈德斐;Daniel Boison;高静;

    目的:观察积雪草酸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和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用10、30、60、90μmol/L的积雪草酸作用于结肠癌HCT116细胞24、48 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MDC自噬特异性荧光染料观察自噬囊泡的形成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0、60、90μmol/L的积雪草酸作用12 h和90μmol/L积雪草酸作用4、8、12 h的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Ⅱ、p62、p-m TOR、p-4EBP1的表达。结果:积雪草酸90μmol/L对结肠癌HCT116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30、60、90μmol/L积雪草酸均可以诱导结肠癌细胞发生自噬,90μmol/L积雪草酸作用4、8、12 h,自噬蛋白LC3-Ⅱ生成明显增加;90μmol/L积雪草酸与氯喹5μmol/L共同作用于癌细胞12 h,能促进自噬潮的产生;积雪草酸可抑制p-m TOR、p-4EBP1的表达。结论:积雪草酸能明显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 TOR-4EBP1通路来诱导自噬潮的产生。

    2015年02期 v.25;No.122 133-13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09 ]
  • 抑制miR-31表达对胰腺癌Panc-1细胞系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曹丹;胡波;黄封博;祝敏圣;孙茂民;匡玉庭;王守立;

    目的:探索miR-31调控胰腺癌Panc-1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设计制备miR-31特异性表达抑制序列,将不同含量的miR-31抑制序列转染Panc-1细胞,通过活细胞工作站和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效率。miR-31抑制序列转染Panc-1细胞为miR-31抑制组,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miR-31靶基因,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检测miR-31靶蛋白的变化。结果:miR-31抑制序列量为5μL时,转染效率达到90.6%;荧光定量PCR显示,miR-31抑制组的miR-31表达量相对于对照组降低了5倍(P<0.05);与对照组相比,miR-31抑制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均下降(P<0.05);生物信息学筛选出3个靶基因,分别是PRKC-ε、Rho BTB1、SATB2。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iR-31抑制组Rho BTB1升高最为明显。结论:抑制miR-31的表达能够降低Panc-1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Rho BTB1蛋白的表达可能在miR-31调控Panc-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2015年02期 v.25;No.122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3 ]

临床医学

  • Ⅲ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Ki-67、MMP-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张一君;崔大鹏;武雪亮;李坤;王立坤;信国峰;卢钰;李青;

    目的:探索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T)前后MMP-9、Ki-67的表达变化及其与乳腺癌NCT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浸润性乳腺癌(Ⅲ期)患者130例,患者术前应用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多西他赛方案化疗6周期,评价其疗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穿刺标本及手术标本的Ki-67、MMP-9表达水平。结果:1临床完全缓解26例,部分缓解66例,病情稳定28例,病情进展4例;有效率为74.19%(92/124),获益率达96.77%(120/124);其中,19.35%(24/124)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2 Ki-67阳性表达者的NCT有效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χ2=6.368,P=0.012);MMP-9阳性表达者的NCT有效率明显高于MMP-9阴性表达者(χ2=4.062,P=0.044);3 NCT后乳腺癌组织中Ki-67指数、MMP-9的表达强度均较NCT前明显降低(t=3.136,P=0.003;χ2=8.911,P=0.030)。结论:乳腺癌患者经NCT后Ki-67和MMP-9表达明显降低,二者可作为评价乳腺癌NCT疗效的指标。

    2015年02期 v.25;No.122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2 ]
  • 冠状动脉分叉临界病变边支行血流储备分数测定的临床意义

    张小勇;王昭军;周磊;吕远;

    目的:分析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指导的冠状动脉分叉临界病变边支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主支支架植入后行边支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临界病变患者80例,分为FFR指导边支介入组(FFR组)和常规介入组,每组40例。其中FFR组对FFR测值<0.75的边支血管行介入治疗,包括双球囊对吻及必要时的支架植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以及术后随访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两组在边支支架的植入、双球囊对吻、术后边支残余狭窄>50%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26,0.021,0.043)。两组随访6个月,18个月时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年MACE中FFR组的发生率比常规介入组低(P<0.05)。结论:FFR指导分叉病变边支治疗会更少地使用球囊与支架,3年的随访中FFR指导组MACE发生率比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组要低。

    2015年02期 v.25;No.122 146-148+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5 ]
  • 肺癌患者血浆miR-197-3p和miR-361-3p表达的诊断评价

    朱立欢;李坚;朱宇敏;俞立超;汪毅;

    目的:评价血浆miR-197-3p和miR-361-3p用于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57例肺癌患者和53例良性肺病患者血浆中miR-197-3p和miR-361-3p的表达水平。建立这两个血浆miR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肺癌的效果,并与血清癌胚抗原和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诊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miR-197-3p和miR-361-3p在肺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肺病患者(均P<0.001)。两指标诊断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和0.869(均P<0.001)。血浆miR-197-3p表达与肺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显著相关(P=0.011);而血浆miR-361-3p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相关(P=0.005和P=0.015)。血浆miR-197-3p和miR-361-3p测定诊断肺癌的敏感性(78.9%和71.9%)和准确性(81.8%和80%)高于血清癌胚抗原(42.6%和60%)和Cyfra21-1(25%和58.9%),两种miR的联合检测可较大程度提高诊断的敏感性(89.5%)和准确性(85.5%),但特异性略有下降。结论:血浆miR-197-3p和miR-361-3p可作为诊断肺癌的肿瘤标志物,诊断效果优于血清癌胚抗原和Cyfra21-1。

    2015年02期 v.25;No.122 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1 ]
  • Polo样激酶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葛海云;刘标;吴锦昌;周俊东;

    目的:探讨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QCC)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4例正常宫颈黏膜,82例宫颈SQCC,16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标本,其中CINⅠ级48例,CINⅡ级42例,CINⅢ级7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LK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宫颈SQC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PLK1在正常宫颈黏膜、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原位癌和宫颈SQC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71%、22.92%、35.71%、69.74%和8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42,P<0.01)。PLK1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相关(P均<0.05),而与年龄、高危型HPV感染、盆腔淋巴结转移以及复发和转移无关(P均>0.05)。生存分析显示,PLK1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PLK阴性和低表达者(P均<0.05)。结论:PLK1可能参与宫颈SQCC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判断宫颈SQCC预后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2015年02期 v.25;No.122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2 ]
  • PCI术前强化应用他汀类药物预防心肌无复流的Meta分析

    钟健;付强;朱可;张倩;

    目的:系统评价术前强化应用他汀类药物与常规应用他汀类药物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术中心肌无复流现象的预防作用。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Medline、Scienc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PCI术前强化应用他汀类药物以预防术中心肌无复流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文献时限为从建库至2014年7月,并依据Jadad评分标准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研究,包括针对855例经PCI治疗的ACS患者,其中使用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429例,使用常规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42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组的PCI术中心肌无复流发生率为9.56%,明显低于常规他汀类药物治疗组的26.06%(OR=0.28,95%CI:0.19~0.41)。结论:PCI术前强化应用他汀类药物比常规应用他汀类药物能明显减少ACS患者术中心肌无复流的发生率。

    2015年02期 v.25;No.122 159-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7 ]

检验医学

  • 肺腺癌患者p53和MDM2基因多态性与化疗血液系统毒性发生的相关性

    成晓青;蒋秀琴;

    目的:探讨中晚期肺腺癌患者p53 p.Pro72Arg和MDM2 c.14+309T>G位点与化疗相关血液学毒副反应的关系。方法:纳入267例中晚期肺腺癌患者,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研究基因多态位点与化疗相关血液学毒副反应的关系。结果:中晚期肺腺癌患者铂类制剂化疗血液学毒性与p53 p.Pro72Arg多态位点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隐性遗传模型中,严重的血液系统毒副反应发生与MDM2 c.14+309T>G多态位点间存在明显关联(P=0.035)。分层分析发现,隐性遗传模型下MDM2 c.14+309T>G位点与年龄、TNM分级间存在显著相互作用(校正OR=2.254,95%CI=1.069~4.754,P=0.033和校正OR=2.351,95%CI=1.023~5.401,P=0.044)。结论:肺腺癌患者铂类制剂化疗过程中,MDM2 c.14+309T>G与严重的化疗血液学毒副反应发生相关,可预测肺腺癌患者在联合化疗过程中血液学不良事件的发生。

    2015年02期 v.25;No.122 164-168+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5 ]
  •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BAAL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杨海燕;周静东;杨磊;季勇慧;张铭;钱军;

    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BAALC(brain and acute leukemia,cytoplasmic)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3例初诊AML患者(研究组)和36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对照组)骨髓,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AALC转录本水平。采用ROC曲线根据其表达水平对AML患者再次分组并比较组间临床参数的异同,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AML患者BAAL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AML患者的BAALC表达水平根据临界值2.107(ROC曲线敏感度51%、特异性100%)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基因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AB分型、WHO分型、不同核型以及染色体危险程度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ALC高表达组原始细胞计数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01)。BAALC高表达组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低于BAALC低表达组(P=0.087);BAALC高表达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明显低于BAALC低表达组(P=0.031),正常核型AML患者中BAALC高表达组总体生存时间也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43)。结论:BAALC高表达是AML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可作为AML辅助诊断的参考标志。

    2015年02期 v.25;No.122 169-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7 ]
  • 早期生长反应蛋白2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

    张华;殷娟;何雪琴;刘兴晖;

    目的:观察早期生长反应蛋白2(early growth response protein 2,EGR2)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情况。方法:60只大鼠取6只作为对照组,另外54只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监测大鼠血糖。23只大鼠形成糖尿病,其中有5只大鼠形成糖尿病神经病变。测定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每周测定一次尾静脉血糖,取小段坐骨神经作横断面电镜检查。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坐骨神经EGR2的表达情况。结果:EGR2 mRNA及蛋白表达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组明显高于在糖尿病组。结论:EGR2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大鼠坐骨神经表达明显升高,可能是通过IL6/gp130/STAT3途径导致的。

    2015年02期 v.25;No.122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2 ]

经验技术交流

  • 后腹腔镜下与开放式两种肾根治性切除术疗效对比

    朱贵如;孙浩;马克钧;徐强;周留正;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后腹腔镜组)45例患者与行开放肾根治性切除术(开放手术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恢复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两组间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开放手术组3例输血。术后随访1~32个月,平均17个月,两组均无肿瘤复发。结论:与开放手术比较,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具备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对于肾癌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

    2015年02期 v.25;No.122 179-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1 ]
  • 中药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的疗效观察

    孙迎斌;姜平;吴自力;徐悦涛;许纲锁;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8例女性非细菌性膀胱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单纯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溶液,中药组13例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服我科自拟的通淋解毒方。两组疗程均为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每日的排尿次数、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下尿路症状(LUTS)评分以评估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程度并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LUTS评分、排尿次数均明显下降(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的疼痛评分、LUTS评分、排尿次数下降更为明显(P均<0.05),总的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957,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口服中药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安全有效,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

    2015年02期 v.25;No.122 182-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