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

  • SHH基因修饰的大鼠鼻黏膜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的诱导分化

    毕士奇;吕德明;杨开元;戴瑶;庄琴;黄秋生;张志坚;崔学文;

    目的:探讨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基因转染对大鼠鼻黏膜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ectomesenchymal stem cell,E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组织贴壁法分离、培养和纯化EMSCs,SHH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EMSCs(SHH-EMSCs),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转染前后EMSCs的干细胞标志蛋白巢蛋白、波形蛋白和Connexin-43,蛋白质印迹检测SHH蛋白表达。诱导分化实验分为4组:SHH-EMSCs诱导组、SHH-EMSCs正常培养组、EMSCs诱导组、EMSCs正常培养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检测诱导后轴突膜蛋白(GAP-43)、β-3微管蛋白(TUBB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并将SHH-EMSCs悬液注入大鼠脊髓组织内,观察该细胞在脊髓内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经SHH基因转染后的EMSCs巢蛋白、波形蛋白和Connexin-43阳性率达90%;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SHH蛋白表达明显升高。SHH-EMSCs诱导组培养7 d后,细胞呈现双极、多极和锥形的典型神经细胞样形态;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结果表明SHH-EMSCs诱导组GAP-43、TUBB3、MBP和Smoothen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GFAP在4组细胞中均为弱表达,无显著差异。SHH-EMSCs在大鼠脊髓内存活情况良好且表达TUBB3。结论:SHH基因转染的EMSCs具有更高的向神经样细胞分化效率,并可在脊髓内存活; EMSCs可望成为移植脊修复髓损伤的一种新的种子细胞。

    2018年06期 v.28;No.144 461-466+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8 ]
  • 抑制中性粒细胞PD-L1表达对脓毒症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于垚;孙辉;柳益书;戚欣欣;刘璐;孙炳伟;

    目的:探讨脓毒症状态下中性粒细胞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中性粒细胞,模拟脓毒症状态下的体外模型。分离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并分离出淋巴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中性粒细胞组和LPS+中性粒细胞组4个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凋亡、增殖、活性和炎症细胞因子浓度,以及中性粒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使用不同浓度PDL1抗体后的淋巴细胞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性粒细胞组和LPS+中性粒细胞组淋巴活性明显降低,凋亡明显增加,细胞增殖明显降低,CD69和CD71表达百分比、平均荧光强度、γ干扰素和IL-2的释放显著降低(P均<0. 01);与LPS组相比,LPS+中性粒细胞组能显著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和细胞因子的释放(P均<0. 05);与对照组相比,LPS组PD-L1表达明显增加(P <0. 05);与对照组相比,中、高浓度组淋巴细胞存活百分比明显增加(P均<0. 05),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脓毒症状态下中性粒细胞通过PD-L1/PD-1通路途径抑制T淋巴细胞的功能。

    2018年06期 v.28;No.144 467-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 ]
  • 低锌饮食对大鼠二次打击惊厥模型远期惊厥阈和锌转运体3的影响

    陈妮娜;倪宏;

    目的:探讨低锌饮食对大鼠二次打击惊厥模型远期惊厥阈、死亡率和锌转运体3(Zn T3)的影响。方法:60只27日龄(P27)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惊厥组和惊厥低锌饮食组在P27腹腔注射氯化锂、在P28腹腔注射匹罗卡品致惊厥持续状态模型,观察大鼠惊厥发作情况,将达到Ⅳ级及以上痫性发作的视为造模成功。对照组和低锌饮食组在相同时间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致惊厥前2天(即P27、P28) 4组均予常锌饮食(锌44 mg/kg)喂养,致惊厥后(即P28后)对照组和惊厥组继续予常锌饮食喂养,而低锌饮食组和惊厥低锌饮食组予低锌饮食(锌2. 7 mg/kg)喂养。2周后予青霉素二次打击,记录大鼠首次出现惊厥发作的时间(惊厥阈)、死亡时间及死亡率,观察时间为1 h。观察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皮层组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Zn T3的表达。结果:大鼠的持续惊厥模型诱导成功率为72. 5%(29/40),死亡率为24. 1%(7/29)。惊厥第3天、5天、7天惊厥组、惊厥低锌饮食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惊厥第9天惊厥低锌饮食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惊厥组和惊厥低锌饮食组血清锌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低锌饮食组、惊厥组、惊厥低锌饮食组惊厥阈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惊厥低锌饮食组明显低于低锌饮食组和惊厥组(P <0. 05)。惊厥低锌饮食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低锌饮食组(χ~2分别为9. 994、6. 707,均P <0. 05)。对照组、低锌饮食组、惊厥组和惊厥低锌饮食组存活率分别为80%、60%、50%、20%,无统计学差异(P=0. 073)。低锌饮食组、惊厥组及惊厥低锌饮食组Zn T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惊厥低锌饮食组明显低于惊厥组和低锌饮食组(P <0. 05)。结论:惊厥可致大鼠血清锌浓度降低,缺锌膳食能增加惊厥后再次打击时惊厥发作的易感性,二者互为增强效应,这种现象可能是通过下调Zn T3的表达,破坏大脑锌稳态而导致。

    2018年06期 v.28;No.144 473-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HucMSC-ex通过Let-7b调控TGF-βR_1抑制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

    蔡梦洁;钱嘉莉;陈逸菲;王岩金;赵婷;刘锦文;沈松;严永敏;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exosome,Huc MSC-ex)对肝星状细胞LX-2胶原合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提取Huc MSC-ex,采用透射电镜分析Huc MSC-ex形态,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特异性标志蛋白CD9和CD63的表达;建立TGF-βR_1诱导的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 LX-2细胞株活化模型,分别加入25,50和100μg/m L Huc MSC-ex共培养,另设对照组(常规培养),qRT-PCR检测4组Col1、Col3、TGF-βR_1和Let-7b 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对应的蛋白表达; Let-7b过表达转染LX-2细胞株,q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LX-2中TGF-βR_1、αSMA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Huc MSC-ex是30~100 nm的膜性囊泡,表达外泌体的特异标志CD9和CD63。与对照组相比,Huc MSC-ex处理组中Col1、Col3和TGF-βR_1表达明显下调(P均<0. 001),而Let-7b表达明显上调(P均<0. 001); Let-7b过表达显著抑制LX-2细胞中TGF-βR_1和α-SMA的表达(P均<0. 05)。结论:Huc MSC-ex转运Let-7b到肝星状细胞,调控肝星状细胞TGF-βR_1表达,抑制肝星状LX-2细胞胶原合成。

    2018年06期 v.28;No.144 478-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2 ]
  • 利福平通过促进自噬保护帕金森病模型细胞损伤

    王春燕;冯凡;巩企霞;束瑜;万晟霞;赵晶;徐平;钱进军;

    目的:探讨利福平对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多聚体水平的影响及其与细胞自噬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鱼藤酮、利福平、自噬抑制剂氯喹和自噬促进剂雷帕霉素处理SH-SY5Y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最佳实验浓度;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氯喹和雷帕霉素处理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内Beclin-1表达水平,确定最佳作用时间;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鱼藤酮、氯喹和雷帕霉素处理后Beclin-1和α-syn多聚体的表达;将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鱼藤酮组、利福平+鱼藤酮组和利福平组,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α-syn多聚体及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LC3-Ⅱ/Ⅰ、p62的表达;在上述分组基础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氯喹和雷帕霉素预处理后各组细胞α-syn多聚体的表达。结果:利福平浓度为150μmol/L时细胞存活率最高;氯喹、雷帕霉素调节自噬的最佳处理条件分别为10μmol/L(1 h)、10 nmol/L(2 h);与对照组相比,鱼藤酮、氯喹均能显著增加细胞内α-syn多聚体表达(P均<0. 01),降低Beclin-1表达(P均<0. 05),雷帕霉素能显著提高Beclin-1表达(P <0. 01);与对照组比较,鱼藤酮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P <0. 05),p62和α-syn多聚体表达增加,Beclin-1和LC3-Ⅱ/Ⅰ表达明显降低(P均<0. 01);与鱼藤酮组相比,利福平+鱼藤酮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 <0. 05),p62和α-syn多聚体表达明显减少,Beclin-1和LC3-Ⅱ/Ⅰ表达明显升高(P均<0. 01);与利福平+鱼藤酮组比较,氯喹预处理后α-syn多聚体表达明显增加(P <0. 01)。结论:利福平能减少鱼藤酮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可能通过促进细胞自噬降低α-syn多聚体表达。

    2018年06期 v.28;No.144 483-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 ]
  • rL-hIFN-λ1对THP-1源巨噬细胞极化作用的影响

    张日婷;张垚;章安伟;张烜烽;严玉兰;

    目的:探讨表达IFN-λ1的重组新城疫病毒rL-hIFN-λ1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佛波酯、IFN-γ、脂多糖、IL-4和rL-hIFN-λ1刺激人外周血THP-1单核细胞系,构建THP-1-M0、THP-1-M1、THP-1-M2、THP-1-rL-hIFN-λ1型巨噬细胞模型。显微镜下观察M0、M1、M2型巨噬细胞形态特点;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巨噬细胞M1/M2相关基因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86、CD163; ELISA检测分泌因子IL-2、IL-13、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临床分期肺癌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表型。结果:诱导得到的M0、M1、M2型巨噬细胞形态差异显著。rL-hIFN-λ1诱导的巨噬细胞中,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表达明显升高,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表达显著降低,同时其可促进M1型巨噬细胞因子释放,抑制M2型巨噬细胞因子释放。随着肺癌临床分期进展,M1型巨噬细胞浸润逐渐减少。结论:rL-hIFN-λ1可诱导巨噬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

    2018年06期 v.28;No.144 489-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9 ]

作者·读者·编者

临床医学

  • 不同糖代谢状态下体重指数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

    邹彩艳;刘学奎;梁军;吴庆强;司冬芹;窦连军;王犇;金霄;

    目的:探讨不同糖代谢状态下体重指数(BMI)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在本院常规体检的2 082例人群为研究对象,采集体检者的人体学参数、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OGTT)、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尿酸等生化指标,按照血糖浓度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糖代谢组、糖代谢异常组及糖尿病组。按照BMI的水平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计算并比较3组HOMA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及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结果:糖尿病组的年龄、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非糖尿病人群中,HOMA-β和HOMA-IR随着BMI的增大而增大(P <0. 01),HOMA-ISI随着BMI的增大而降低(P <0. 01);而在糖尿病患者中,HOMA-ISI随着BMI的增大而降低(P <0. 01),HOMA-β和HOMA-IR随BMI的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糖代谢状态下,BMI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存在差别,在正常糖代谢和糖代谢异常人群中,BMI的增大可使胰岛β细胞功能代偿性增加,而糖尿病患者中这种代偿性机制已有一定程度的破坏。

    2018年06期 v.28;No.144 494-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0 ]
  • 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水平与脂蛋白a和血尿酸的关系

    邢春燕;姚新明;高家林;翟清;孟祥健;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水平与脂蛋白a和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以50例2型糖尿病伴蛋白尿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2型糖尿病尿微量蛋白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液生化指标;评估患者血糖浓度波动。分析血糖波动与脂蛋白a和血尿酸水平的关系。结果:两组平均病程、餐后2小时血糖(2hPG)、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脂蛋白a和尿微量白蛋白(U-mAL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观察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 U-mALB与脂蛋白α和血尿酸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 886,0. 943,均P <0. 05),总胆固醇、MAGE与脂蛋白a呈独立正相关(r分别为0. 560,0. 965,均P <0. 05),SDBG和MAGE与血尿酸呈独立正相关(r分别为0. 641,0. 495,均P <0. 05)。结论: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水平可影响脂蛋白a的表达和血尿酸的水平。

    2018年06期 v.28;No.144 499-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4 ]
  • 握力指数在社区老年人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谢华;陈敏;乔莉华;郁军;孙建琴;

    目的:通过评价社区门诊老年人的营养状况,探讨握力指数在社区老年人营养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6月至8月在上海市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定点连续抽样的方法对门诊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微型营养评估短表(mini nutrition assessment-short form,MNA-SF)的问卷调查,同时测定身高、体重、小腿围和握力。握力指数=握力(kg)/身高2(m~2)。结果:(1)共有1 276名老年人完成有效调查,其中MNA-SF≤11分(即营养不良风险) 104人,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8. 15%。与营养正常组[(9. 57±2. 43) kg/m~2]比较,营养不良风险组的握力指数明显降低[(8. 31±2. 45) kg/m~2,P=0. 000]。相关性分析显示,握力指数与年龄、BMI、小腿围和MNA-SF评分相关(r分别为-0. 337,0. 160,0. 298,0. 194,P值均为0. 000)。将自变量小腿围、BMI和握力指数与应变量MNA-SF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和握力指数可预测MNS-SF评分,模型为MNA-SF评分=6. 895+0. 042×握力指数+0. 229×BMI。(2)选取MNA-SF> 11分的104例老人,按照性别和年龄与MNA-SF≤11分的老年人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营养不良风险组的握力指数为[(8. 31±2. 50) kg/m~2],仍然显著低于营养正常组[(9. 78±1. 89) kg/m~2,P=0. 000]结论:社区营养不良风险老年人的握力指数显著降低,握力指数可作为社区老年人营养筛查的参考指标。

    2018年06期 v.28;No.144 503-506+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1 ]
  • 甲氨蝶呤单疗程治疗低危无转移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分析

    杭晨;赵绍杰;蒋倩颖;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单疗程治疗低危无转移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方法:将105例低危无转移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病例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其中60例自愿采用甲氨蝶呤单药单疗程治疗(试验组),45例自愿采用甲氨蝶呤单药多疗程治疗(常规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耐药率、复发率、从开始治疗到完全缓解的平均时间、平均疗程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完全缓解率、耐药率、复发率及从开始治疗到完全缓解的平均时间均无明显差异(均P> 0. 05);试验组平均化疗疗程数为(1. 90±1. 48)次,显著少于常规组的(4. 93±2. 46)次(P <0. 05)。试验组白细胞减少症(2例,3. 33%)、恶心呕吐(6例,10%)及黏膜炎(7例,11. 67%)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常规组[分别为13例(28. 89%),15例(33. 33%)和13例(28. 89%),均P <0. 05]。结论:甲氨蝶呤单药单疗程化疗疗程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作为低危无转移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疗的首选化疗方案。

    2018年06期 v.28;No.144 507-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8 ]
  •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周学中;王惠;罗太阳;

    目的:分析老年(≥65岁)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入选3 473例接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n=2 005)和非老年组(<65岁,n=1 468),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中位数为577 d,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PCI术后老年组总死亡率(3. 6%)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12. 3%)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分别为1. 5%和3. 3%,P均<0. 001)。相较于非老年组,老年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患病率和完全血运重建率明显增加。冠脉病变更严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及慢性闭塞性病变发生率高,而内生肌酐清除率则明显低于非老年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HR=1. 857,95%CI:1. 121~3. 142,P=0. 012),陈旧性心肌梗死史(HR=2. 211,95%CI:1. 113~4. 112,P=0. 015),3支血管病变(HR=1. 751,95%CI:1. 135~2. 653,P=0. 006)及老年(HR=4. 585,95%CI:2. 013~9. 201,P <0. 001)是总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左主干病变(HR=1. 976,95%CI:1. 173~2. 874,P <0. 001),内生肌酐清除率(HR=1. 975,95%CI:1. 101~3. 215,P <0. 001)及3支血管病变(HR=1. 573,95%CI:1. 263~1. 886,P <0. 001)是MACCE发生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3支血管病变、老年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全因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左主干病变、内生肌酐清除率、3支血管病变是MACCE发生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8年06期 v.28;No.144 512-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7 ]
  • 胰腺癌组织FOXC2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陈吉祥;陈金才;党胜春;崔磊;钱小宝;

    目的:探讨叉头框C2(forkhead box C2,FOXC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FOXC2 mRNA在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收集112例胰腺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采用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OXC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FOXC2表达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Oncomine数据库中FOXC2 mRNA在胰腺癌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_(Badea)=4. 074,t_(Pei)=3. 741,P均<0. 05); FOXC2蛋白主要表达于胰腺癌细胞胞核,且癌组织免疫组化评分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7. 571,P <0. 05); FOXC2 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13. 79,P <0. 05);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FOXC2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χ~2=16. 998,P <0. 01),胰腺癌Ⅲ期FOXC2阳性表达率高于Ⅰ期(χ~2=15. 688,P <0. 001)和Ⅱ期(χ~2=10. 678,P=0. 001)。FOXC2阳性组胰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短于阴性组(χ~2=10. 32,P=0. 001 3),FOXC2阳性表达(HR=2. 569,P=0. 003)可作为预测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FOXC2在胰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高度相关。

    2018年06期 v.28;No.144 516-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5 ]
  • UNC-51样激酶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刘欣韵;蒋小芹;鲍晶晶;窦蓉蓉;刘福兴;戴桂红;朱晓蔚;陈民;于鸿;

    目的: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UNC-51样激酶1(UNC-51-like kinase 1,ULK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94例食管癌组织以及78例相应癌旁组织中ULK1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中ULK1细胞质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 01),且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 <0. 05)。生存分析显示,ULK1低表达的ESCC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高表达者(风险比为1. 754,95%CI:1. 022~3. 010,P=0. 041)。结论:ULK1在ESCC中异常表达,并且ULK1低表达ESCC患者的生存期较差,ULK1可能是ESCC潜在的分子标志物。

    2018年06期 v.28;No.144 52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8 ]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房功能及同步性

    汪健飞;徐莉;郑枫;盛佳;张国辉;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房功能与同步性。方法: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使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描记左房心尖四腔心面积(LAA4)及左房心尖两腔心面积(LAA2)。RT-3DE获取心尖四腔心全容积图像,用Qlab 9. 0软件获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左房最小容积(LAVmin),左房射血分数(LAEF);结合心电图,在左房时间-容积曲线上找到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re),计算出左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左房被动排空分数(LAPEF)。Qlab 9. 0软件同时得到左室及左房16节段达收缩期最小容积点时间的标准差(Tmsv16-SD)及最大时间差(Tmsv16-Dif)心率校正值,即Tmsv16-SD/R-R(%)、Tmsv16-Dif/R-R(%)。结果:心肌梗死组LAA4及LAA2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5); RT-3DE测得心肌梗死组左室LVEF值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P <0. 05),LVEDV、Tmsv16-SD/R-R(%)及Tmsv16-Dif/R-R(%)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 <0. 05);心肌梗死组左房LAVmax、LAVpre、LAEF及LAAEF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 <0. 05),LAVmin、LAPEF、Tmsv16-SD/R-R(%)及Tmsv16-Dif/R-R(%)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RT-3DE能及时反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房功能改变及同步性。

    2018年06期 v.28;No.144 525-528+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6 ]

药学

  • 四君子汤血清药效成分的HPLC-MS分析

    尚如霞;徐卫东;许晓倩;彭云;

    目的:分析四君子汤水煎液和含药血清的化学成分,探讨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按照四君子汤处方中药材比例制备水煎液,灌胃6只大鼠后2 h采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鉴定水煎液和含药血清中的有效成分。结果:四君子汤水煎液中检测出10种化学物质,其中皂苷类7种,分别为人参皂苷Rb1、Re、Rg1、Rb2、Rd、Rg3、甘草酸;黄酮类3种,分别为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香豆素。含药血清中检测出人参皂苷Rb1、Re、甘草酸共3种化学原型成分,甘草次酸、甘草素葡萄糖醛酸共2种代谢产物。结论:四君子汤水煎液和含药血清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来自人参及甘草,其中人参以原型化合物,而甘草则以水解产物的形式存在于在血液中。

    2018年06期 v.28;No.144 529-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8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8 ]

经验技术交流

  • TC型维生素D受体基因增加房颤发病风险

    栾正云;黄燕;沙敏;徐捷;郭婷;叶军;丁蔚;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外周血中维生素D受体(VDR) rs2228570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73例临床确诊的房颤患者和173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用PCR测序法检测VDR rs2228570位点SNP,同时检测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总胆固醇、三酰甘油、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和淋巴细胞百分比等实验室指标,分析其差异。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房颤患者白细胞计数、中心粒细胞百分比、总胆固醇、三酰甘油、C反应蛋白均显著升高(P <0. 05或<0. 01),而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 <0. 05)。(2) VDR基因rs2228570的SNP分析结果显示,房颤组VDR基因的CC型占20. 2%(35/173)、TC型占68. 8%(119/173)、TT型占11. 0%(19/173),与对照组[CC型31. 2%(54/173)、TC型43. 4%(75/173)、TT型25. 4%(44/1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 956,P <0. 01)。(3) VDR基因rs2228570的TC型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CC型和TT型(P <0. 05),而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CC型和TT型(P <0. 05)。结论:VDR基因rs2228570多态性与房颤的发病风险和患者的炎症状态有关联,rs2228570位点的TC型是房颤发病的危险因素。

    2018年06期 v.28;No.144 534-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 ]
  • 50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6种PML/RARα异构体定量分析

    韩兰秀;林江;钱军;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初诊患者6种PML/RARα特异性异构体bcr1(长型)、bcr2(变异型)、bcr3(短型)、P4R3、P46R3、P2R3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法对50例APL初诊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PML/RARα转录本各异构体进行检测,并以看家基因ABL的表达量进行标准化。结果:50例APL初诊患者中,长型和变异型患者35例,其bcr1/2相对表达量为0. 86%~208. 01%(中位数11. 44%),P4R3相对表达量为0. 71%~266. 19%(中位数19. 10%),P46R3的相对表达量为0. 53%~222. 90%(中位数8. 82%)。15例短型患者bcr3的相对表达量为11. 91%~326. 55%(中位数58. 04%),P2R3的相对表达量为0. 02%~57. 71%(中位数0. 94%)。bcr1/2、P4R3及P46R3 3种特异性异构体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364)。bcr1/2及P4R3的表达水平均与P46R3相关(r=0. 73,P <0. 01; r=0. 50,P=0. 04),但bcr1/2与P4R3表达水平没有相关性(r=0. 34,P=0. 063)。P2R3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bcr3 (P <0. 01),但无相关性(r=0. 11,P=0. 714)。患者年龄、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初次血液学完全缓解时间和分子学完全缓解时间与几种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长型和变异型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bcr1/2、P4R3和P46R3异构体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短型患者bcr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异构体P2R3。各异构体的表达量与初诊患者的年龄、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患者初次达到血液学缓解和分子生物学缓解的时间无相关性。

    2018年06期 v.28;No.144 537-539+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7 ]
  • 循环肿瘤细胞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张秀琳;洪煜婧;赵枰;陈相;周峰;鲁晓燕;

    目的:通过与糖类抗原125(CA125)相比较分析循环肿瘤细胞在卵巢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磁珠为基础的负性富集结合流式细胞技术定量检测65例卵巢癌患者、21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10例女性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浓度;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效能。结果:ROC分析显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临界值为5. 5 (> 5)时,AUC为0. 679,诊断早期卵巢癌(Ⅰ/Ⅱ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1. 7%、100%和100%;临界值为4. 5(> 4)时,AUC为0. 806,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5. 4%、96. 8%和97. 3%。而CA125检测在诊断早期卵巢癌(Ⅰ/Ⅱ期)和卵巢癌的阳性预测值均比较低,分别为61. 5%和91. 9%。结论:与CA125相比,在诊断卵巢癌方面循环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更好的阳性预测值。

    2018年06期 v.28;No.144 540-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3 ]
  • 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胸腹两种手术路径患者病理特征比较

    周海森;胡红娟;乐小莉;熊红兵;田志强;

    目的:比较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不同手术路径患者的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病理资料,其中经胸手术路径19例,经腹路径33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Siewert分型、胃切除范围、肿瘤浸润深度、脉管癌栓、神经侵犯、TNM分期、肿瘤大小、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结果:经胸组与经腹组在年龄、性别、Siewert分型、浸润深度、脉管癌栓、神经侵犯和TNM分期、淋巴结清扫总数、淋巴结阳性数、小弯侧淋巴结总数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经胸组行近端胃切除术为94. 7%(18例),明显高于经腹组12. 1%(4例)。与经腹组比较,经胸组肿瘤直径更大,上切缘距离更长,但下切缘距离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经胸路径手术比较,经腹路径手术在肿瘤R0切除和淋巴结清扫上无差别,但手术损伤小,可作为SiewertⅡ/Ⅲ型AEG治疗的首选手术路径。

    2018年06期 v.28;No.144 54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7 ]

个案报告

  • 成人肾恶性横纹肌样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蒋小芹;戴桂红;朱晓蔚;盛海辉;张丽华;周家华;

    <正>肾恶性横纹肌样瘤(malignant rhabdoid tumor of the kidney,MRTK)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及青少年,发生于成人者极为少见。该肿瘤于1978年由Beckwith等~([1])首次描述,称为"横纹肌肉瘤样瘤",1981年Haas等~([2])将其定义为独立的恶性肾肿瘤,并命名为MRTK。为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我们收集3例MRTK,观察其病理组织

    2018年06期 v.28;No.144 546-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下载本期数据